舟山市中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李世文做了近40年的麻醉师,从宁夏来舟工作二十年,无论是争分夺秒的急诊抢救,还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,他都是倾尽学识和专业素养,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,逆流而上。年前,这位刚刚办理退休的老医生,在医院人手不足的情况下,又回到医院,继续担负起“治病救人”的职责。
说起来到舟山后的感受,他觉得舟山不仅城市发展越来越好,舟山人的就医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。同时,医患关系也明显有了改善。
【资料图】
在舟山二十年幸福感十足
2002年那个夏天,是我第一次带着家人来舟山,到上个月退休,我刚好在舟山待了二十年。
2000年初,舟山各大医院、高校有很好的人才引进政策,外地的医生和教授都愿意来舟山生活、工作。2002年,我刚好40岁,在宁夏石嘴山市一家综合医院当麻醉师,那时医院有不少医生都去了广东、浙江,看着昔日的同学、同事都到了更大的城市平台工作,这也让我萌生了带着家人走出去的想法。
那年夏天,趁着暑假,我带着家人来上海旅游,在舟山市中医院的领导盛情邀请下,顺便来到了舟山,没想到从此以后,我们一家三口就定居舟山。
舟山市中医院当时人才引进的政策很好,医院里同年也引进了好几位外地的医生,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,但在这里感觉像是找到了同伴。这二十年来,我们相处得像家人一样,医院里不方便请假回家过年的日子里,几家人就聚在一起过年。
在医院碰到没办法用普通话沟通的老年患者,我就跟科里的医生护士学舟山话,手术间里需要患者配合我的指令时,我说的舟山话,患者都能听得懂。
还记得我们来舟山的那一天,白峰码头因为下过雨,地上满是泥泞,能感觉到海边城市潮湿的气息。可能是看惯了西北的沙漠和草原,看到舟山的绿树成荫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让我们决定换一种生活环境。二十年过去了,舟山的变化大到不敢想象,有了一座座雄伟的大桥,未来还将开通高铁,四通八达的交通,日新月异的发展,让我决定退休后继续留在这里生活。
这些年,每年的法定节假日都需要值班,我没有太长的假期,几乎没有很远的旅行,但我经常会带着家人走走舟山的绿道,逛逛舟山的小岛,看着这座城市越来越有生气和朝气,由衷地为它高兴。这里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。
麻醉科医师不只是让你“不痛”
人们通常认为,麻醉医师就是让你“不痛”,确实如此。但麻醉医师不仅仅是那个让你“不痛”的人,在外科手术进行的整个过程中,麻醉医师负责监测和调控患者的基本生命功能,保护与支持重要脏器,承担着守护患者生命安全的职责。
从22岁大学毕业开始,我就被分配到麻醉科,随着工作年限越来越长,我对麻醉医师这个职业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。
和一些朋友聊天时,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:你的职业虽好,但都不愿意去找你,因为去找你就意味着身体出问题了,而且问题比较严重要去手术,可是又都离不开你,觉得有你在手术室里,可以更安心一些。
我想一想,他们说得也对,但总感觉麻醉医师这个职业没有被大家真正了解。
举个例子,手术中,病人血压和心率出现剧烈波动,要求麻醉科医师马上处理,而且要见到效果,才能避免恶性后果的产生。如果不能立即分辨出产生这种剧烈波动的原因,或者处理问题不及时,短时间内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,更谈不上手术效果了。因此,如果没有扎实的医学知识,不懂麻醉学理论,没有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,想要做好麻醉科医师这个职业,可以说是空想。
我的床头放的都是麻醉学科的书,碰到情况不好的病人,还是要找找病例,找到一些学术上的东西做支撑,不能妄下判断。我们医院的手术以骨科手术为主,舟山人比较长寿,有时患者年龄很大,为了保证老人后期的生活质量,不至于瘫痪在床,家属会要求手术,而这种手术通常风险比较大,更考验麻醉医师在术中应对问题的能力。
在“睡一觉”中接受胃镜、肠镜检查
麻醉科医师不同于其他科医师,我们没有病房,但是有手术室,麻醉科属于临床科室,麻醉科医师属于临床医师。自原国家卫生部批准麻醉科为临床二级学科以来,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,除了为手术提供麻醉及手术期患者的生命支持、生理功能调控及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控制以外,还包括疼痛治疗、急救复苏、舒适化诊疗、麻醉治疗学等。
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场所已不再局限在手术室里,就我国现状而言,大部分地区医院的麻醉科医师已走出手术室,在病房、产房、门诊检查室,用麻醉科医师特有的技术与方法为患者解除痛苦。
比如在产房里,对即将分娩的产妇施行“无痛分娩”术,使准妈妈们不再惧怕分娩的痛苦;在内镜检查室,人们可以在“睡一觉”中,接受胃镜、肠镜检查。
走出手术室后,大家明显对麻醉医师有了更多的接触,我也在十年前开了疼痛门诊,为解决病人的疼痛,给他们用一些安全的药品,这也在麻醉学科范畴。我认为麻醉工作是学习和经验并重的工作,只操作不学习,就会跟不上技术的进步,只学习不操作,技术就会生疏。麻醉医师要不断学习、不断完善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,时刻关注麻醉学和麻醉相关学科的发展乃至前沿动态,才能满足患者对麻醉医疗服务和质量日益增加的需求。
不出岛就能享受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
麻醉医师参与病人急救,是一种日常。碰到插管的病人,急诊科医生通常都会给麻醉医师打电话,有时值班的麻醉医师碰上几台急诊手术,还要叫副班的值班人员来帮忙。做麻醉医师就是要做好随时被召唤去医院的准备,不管雷电交加还是风寒雨雪,也得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,冲向茫茫的黑夜。
舟山的医患关系好,还有一个原因是舟山的医疗资源并不是那么紧缺,在医院很少有病人等床位的情况,但凡需要手术,都可以直接办理入院,舟山各大医院的床位逐年增加,这几年舟山还开了好几家民营医院,患者看病的选择变多了,可以选择就近就医。
另外,舟山的医院一直和上海一些大医院有合作,舟山的患者不一定需要专程去上海手术,医院可以把上海的专家请过来。这些专家的手术时间短,成功率高,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的风险,而且在舟山手术还能省下患者家属吃住和路费的成本。不用出岛就能享受到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,我认为舟山人就医的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。
舟山的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好
找病人家属谈话、签字是麻醉师的工作内容之一,所以这些年我在手术室门外也见到过各种各样的家属,有看到过一些很不“客气”的家属,也遇到过一些非常尊重医生的病人家属。
这几年,舟山的医患关系明显比以前更好了,绝大部分病人和家属都非常尊重医生,医生的医嘱也会严格执行。
我感觉这和近几年的大环境有关,国家不断在弘扬医生治病救人的精神,大家也都看到了医生这几年来的辛苦付出,内心对医生有了更多的敬畏心。
另外,这几年舟山医保的报销比例也在逐年提升,药品价格越来越低,报销比例越来越高,老百姓在医院看病做手术就相对省钱了,让经济不那么富裕的家庭也能做得起手术,看得起病。医患关系自然也得到了改善。